English

电脑类影印书:生存状态良好

1999-06-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978年以后,国内基本上已见不到外文原版书的踪迹。后来的光华出版社成为国内独家影印出版外文图书的公司。随着1994年中国签署版权贸易协定,出版影印图书便合法化了。短短几年,清华、机工、科学,电子、人大等出版社各展所长,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相对于其他领域,电脑类影印书种类较多,市场也较好。

影印图书特殊的市场基础,决定了其选题至高无上的地位。国外科学技术的领先水平造成了国内读者对先进知识的需要,但翻译著作周期长,质量又难以保证,外文原版书昂贵的价格以及外汇管制又令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每次版权贸易会后留下的图书一般也只留给图书馆和有生意往来的书店。随着人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多,外文图书的需要量也在增加,影印图书以比外文原版书低10倍左右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市场。在这样的读者群和市场基础下,购书的盲目性几乎为零。买书的都是行家,选题的经典性自然成为了影印图书的生命线。

最早开发这一市场的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批影印书的情况并不理想。直到他们瞄准了学生教材,以《计算机网络》一书打下了半壁江山。该书目前已经印刷了3万册。这一系列学生教材,共7本书,均选择了高级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时效性并不强。由于采用了与西蒙公司合作的形式,以国际公认的最好教材的最新版本影印,大32开,30至50元的低廉价格推向市场,影印图书从此一炮而红。

这一比较成熟的出版结构,以保证影印图书的高精尖品位作为占领市场的关键,已成为国内各出版社普遍采用的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与国际汤普生公司、迈克莱西尔公司合作,由外方提供MBA核心课程的主流教材的选题和版权。科学出版社则与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合作出版生物学方面的基础手册,与占世界医学出版物60%的哈格布瑞斯公司合作出版最权威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各出版社还在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们中建立了高级智囊团,由专家、博导们推荐选题。电子工业出版社还采取了向清华、北邮、北方交大的教授们赠阅新书的方式,以及时听取反馈信息,建立自己的选题特色。

同一套图书,哪些适合影印,哪些适合中译,哪些适合影印、中译双版本,仍需要因地制宜。

同一套微软认证考试系列丛书,电子社是这样处理的:MCSE(微软认证的系统工程师)的考试指南和MCSD(微软认证的软件开发专家)的学习指南共9本,其用户的英语水平都相当高,所以选择了影印。而MCSE的7本学习指南则采用了中译本。”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清华社出版了影印本,而电子社则接着出版了中文版。机工社在出版”计算机科学丛书”时,针对不同的单本书的情况,采用了影印、中译和影印中译双版本三种形式。有的时候书是中文的,配的光盘则是英文的。

目前,各出版社均已大致形成了自己的选题特色。清华社作为最早涉及这一领域的出版单位,其”ATM与BISDN技术丛书”市场反应持续良好。电子社的”通讯技术与信息科学教育丛书”出版三个月后即已重印。机工的”国际通用MBA教材”18本系列在清华经管院颇受好评。科学社则在除了小说、诗歌之外的各个领域广泛选题,在国内重视不够的医学、生物技术等方面重点突破,其《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更是选的全球上榜教材。人大社则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经管特色。

虽然各出版社均选择了经典著作,都希望并努力使自己的图书是著名作者的一流作品,是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经典教材,但选题上的重复依然在所难免。由于影印图书对读者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个市场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技人员中,相对比较狭窄。图书的学术性和技术含量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失去很多读者,相对适中的选题必然造成影印图书的拥挤。而且,由于各出版社在尝试出版影印图书时,都选择了较稳定、能够不断增生的学生教材作为自己的突破点,选题范围也实在难以突破。目前,部分经管类影印图书在市场上的发行不畅,就是因为某些出版机构把关不严,大面积铺开,没有考虑到影印图书的特殊性对市场环境造成的不良的影响。

此外,有些图书在影印时,为了节省成本,将原版缩小,字显得很小,读起来颇吃力。有些读者反映,清华的”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如果能把字放大些,印成16开,就是价格稍贵点也会受欢迎的。

客观地说,我国在网络、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和美英等发达国家至少有10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先进水平是不大可能的。这就从知识含量上保证了读者对影印图书的需求。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人员和次数的增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都必然仍需要影印图书来承载。国内的教材有的过于陈旧,有的又不够成熟。访问学者归来带回原版图书影印给学生作为参考资料的情况仍将长期存在。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影印图书光明的前景。而继续发展影印图书出版事业的关键,正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胡苏薇说的那样:”影印书存活,发展的生命在于选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